· 经典赏析 · 正文详情

雍正驾崩时张廷玉为何要太监拿出密旨-密旨对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意义? - 全文

来源:名资汇网 caiji007 2023-11-15 04:35:00

雍正十三年,勤劳的雍正帝在圆明园驾崩。自雍正帝驾崩以来,在意料之外,无论是皇后、太子还是朝臣都措手不及。

幸运的是,雍正帝早在继位之初就开始了“秘密建储制”。也就是说,从太子中选出来的储君的名字被写在秘密的圣旨上,放在清宫“光明正大”牌匾后面的金盒子里。先帝死后,你只需要从那里拿出密诏,看完继位就可以了。

因此,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就在继位的密令上写上了储君的名字,并将其置于牌匾后。然而,就在大家拿出“正大光明”牌匾的时候,他们正要看。大学生张廷玉说,还有一个密令要赶紧查出来,说:“大行皇帝因传位大事亲书密旨,曾示我二人,外此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急请出以正大统。"

是的,雍正帝身边的宦官们都想过这件事,但他们对张所描述的秘旨却没有印象。最后,经过张廷玉的反复描述,终于查出了密旨。

雍正密旨的由来

这个秘密写于雍正八年六月。据《雍正朝起居注》记载,6月雍正帝得了一场非常危险的病,濒临死亡。

雍正帝临终时,也考虑到自己的病情可能会害死自己,于是写了一封密函,密函中不仅有他的继承人的名字,还提到了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果亲王和庄亲王。当时雍正写下密旨后,还召见这四人,向他们说明密旨的内容。此外,雍正帝明确交待,乾隆继位后,治国要以宽大为主,前期一定要酌情增减一些苛刻的政策和制度。

谁知道,经过精心调养,事情安排得当的雍正帝很快就好了,恢复了健康。既然他又可以做继续工作了,乾隆只能继续等着了。

说起来,雍正帝可以说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最勤政的皇帝。康熙帝虽然历史上有皇帝的称号,但晚年康熙帝的吏治腐败。此外,康熙帝的六次南巡和他晚年的“九子夺嫡”不仅清空了国库,而且使朝廷不稳定。因此,雍正帝继位后,在整顿吏治、查赤字、改革赋税、整顿土地、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乾隆时期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雍正帝也有他的缺点,那就是不厚道、忘恩负义。像年羹尧、隆科多这些有很大成就的人,在他继位后不久就被打压。

雍正为什么喜欢张廷玉

但雍正帝信任张廷玉,对其十分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张确实才华横溢,工作勤奋,兢兢业业;另一方面,张廷玉是个清官,一向清廉。另外,张廷玉是一个很合格的大臣,只要雍正帝表达了他的意思,他就可以马上拟封。雍正一看后,因此不需要修改就可以签发

不仅他能写材料,张[文]也能为雍正帝分担他[章]的忧虑。雍正帝“圣[来]躬违和”年间,雍正[自]帝命张代理军政事务[历]。因此,每天不仅要[史]处理复杂的公务,还[大]要向雍正帝汇报,后[全]者一直躺在病床上。[网]此外,他经常和他的[文]医生讨论雍正帝的病[章]情和药方。

因此,雍正帝病愈后,出于对张表现的满意,他还拉拢了张廷玉,并一度向张表明了的秘密目的。这也是雍正帝死后,张坚持要查明原因的秘密目的。

张廷玉为什么一定要查出的秘密呢?张廷玉是忠臣吗?

相较于雍正元年的密诏,雍正八年的密诏在继承和人员安排方面要细致得多。其中,张廷玉、鄂尔泰、果亲王和庄亲王分别被提及。

雍正帝在密诏中写道: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张不得不要求宦官查出这个秘密目的的原因。

因为雍正帝的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张廷玉等四人是雍正帝留给乾隆的辅政人员;二是特别肯定了鄂尔泰张廷玉的忠诚,并命令他们以后配享太庙。

对于张来说,雍正帝的秘密意图不仅可以使他在有生之年身居高位,而且还可以在他死后“极尽殊荣”。所以,当张挖地三尺,就要查出这个密旨,然后当他宣布乾隆继位时,他的部分也要向世人宣布。这样,无论是协助乾隆皇帝,还是死后配享太庙,都成了铁一般的事情。

不过,张廷玉深知年[来]轻的乾隆皇帝是乾纲[自]独断的人,所以他表[历]示“不敢当辅政之名[史],请照前例称总理事[大]务”。当然,张廷玉[全]也有这种觉悟,乾隆[网]皇帝还是很高兴的,[文]所以他就“蒙恩俞允[章]”了。

只是张万万没有想到[来],雍正对“配享太庙[自]”的处理,会成为乾[历]隆日后反复打压他的[史]机会。


历史故事历史大全
    标签

    上一篇:有人说诸葛亮真正身份是刘协-诸葛亮真实的身份可怕在哪?

    下一篇:敢在皇帝头上动刀的人-清朝皇帝剃头不怕被行刺吗?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