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朋友加减法_如何教孩子学会思维导图|桥型图怎么画
在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我觉得桥形图是其中最难学的一种图。因为它用来表达类比关系,而类比的概念太复杂了。
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类比: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然后,生怕大家了解的不够全(meng)面(quan),它还补充说:在台湾省,繁体中文的类比有模拟量(Analog)之意。比如游戏手柄的类比摇杆、类比电路(模拟量电路)、类比信号(模拟信号)等等。
复杂归复杂,类比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逻辑,而且它离孩子们非常近:在数学中,类比是一种典型的解题思路。
如果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往往需要将它类比为同类型的、更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用解决这个简单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最初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类比思路。
当然,我们也可以找一个词来替代刚才这些很(kan)科(bu)学(dong)的解释:类比就是举一反三,用已知的办法,来解决未知问题。
既然类比对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很重要,那无论如何也要从小教给孩子学会它。
去年一接触思维导图,我就卯足了劲给糯米教桥形图,为此还设计了一张非常直观、易懂的示意图。
我讲解说,B和B的关系,就跟A与A的关系一样。
我觉得,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讲得最清楚、最直白的方式了。然而,闺女当时她8岁并不买账,依旧一脸蒙圈地看着我。
于是,我只好生拉硬拽地带着她画了第一张桥形图(原文链接《JudyMoody》)。
这次艰难的实践使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桥形图作为思维导图(ThinkingMaps)的最后一种,适合学习的年龄是9-10岁,至少得等到孩子读小学三、四年级。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思维导图的优势就在于,能将抽象的关系直观地表达出来,从而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
问题在于我打开方式不对。
后来我发现,完全没有必要给孩子讲解抽象的逻辑关系,直接带孩子一起画图,通过具体的示例,孩子很容易就能理解。
许多经典绘本非常适合用来教孩子桥形图,比如《逃家小兔》。
有一天,小兔子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无论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妈妈都有办法找到它,陪伴它。
糯米翻出了许久不看的书,画了一幅桥形图。
一张纸画不完,又画了一张。
不止《逃家小兔》,许多绘本故事都适合用桥形图来画,比如《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毛毛虫星期一吃了1个苹果,星期二吃了2个梨,星期三吃了3个李子
比如《彩虹色的花》
花儿把橙色花瓣送给了蚂蚁做小船,粉色花瓣送给了蜥蜴做衣服,蓝色花瓣送给了老鼠做扇子,黄色花瓣送给了鸟妈妈做小鸟的生日礼物,把绿色花瓣送给了小刺猬遮挡风雨
像这样多画几张图,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习得了桥形图最标准的用法。他可能说不出类比的意思,然而却完全不影响恰当地使用桥形图这才是真正的掌握啊!
当然,桥形图的用途绝不仅限于表达绘本故事,你还可以赋予它更深刻的主题。
比如我们曾经用它来分析宫崎骏动画中经典形象的灵感来源;
分析了动物学家珍古道尔身边的人物对她产生了哪些影响;
培养孩子养成批判性思维,区分事实与观点。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粟米,MBA,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关注孩子综合素质培养,致力于为孩子营造快乐成长微环境,系统式家庭治疗进修中,女儿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