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适合年轻人看吗(32)
盟友,有利则盟,无利则散,利反则成仇敌;死党,死了还是朋党。人在官场,寻找的应该是盟友,而不是朋党。再亲近的人,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死会一起死,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把你拽进河里!
清朝的皇帝康熙,年幼登基,四大辅臣和太皇太后辅政,其中尤以鳌拜权重,为人飞扬跋扈,要挟皇帝。康熙年纪尚轻时,不但没有能力跟他对抗,朝政之事还需借助于他,所以只得表面委曲求全,事事依靠,暗下却慢慢布局,悄悄准备,等到可以亲政之时,突然发力,蓄力许久的拳头一下打出来,将鳌拜一党全部铲除。
康熙与鳌拜之间关系的变化过程,正符合了鬼谷子所言的“合于彼而离于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康熙想要的,越发不是鳌拜想给的。两个人的利益交集逐渐减少,最后直至于无,彻底走到了相反的阵营。
从依附,到借助,再到敌对和铲除,阴阳变化,利害转换,把握得准才能做得赢,哪怕一步走错,前功都会尽弃。现实中,我们很多人从不运用鬼谷子提供的这种重要思维来分析这个问题,盲目傍附领导,甚至以做马前卒为荣,鞍前马后,充当领导做事的忠实打手,丝毫不留后路。结果就是前面讲的,一旦形势有变,第一个倒霉的往往就是小鱼小虾,而不是你的保护伞。
用之有道,其道必隐——躲在暗处的幕后操纵者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窖、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摩意是与“揣情”相类似的方法。“内符”是揣的对象。进行揣情时需要掌握揣的规律,而这些规律都是隐而不现的。这就需适当地去“摩”,投其所好进行测探,其内情就会通过外符反映出来。内心的感情要表现于外,就必然要做出一些行动。这就是我们进行摩意的作用。所以,在适当的时候离开对方,把动机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回避实情,假装不知。因此,达到了目的,办成了事,我们又不留祸患。此时我们来“摩”对方,而对方的表现自己则是在那个时候,对我们没有危险。只要有办法让其顺应你的安排行事,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揣摩对方,应尽量使自己躲在暗处,让别人身在明处。
这样就能做好隐蔽的工作,隐藏自己的内心,不暴露自己,掌握绝对的主动权。这就是鬼谷子说的:“微而去之,是谓塞窖、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你一定要记住,人在明处从来都是危险的,在暗处才安全。暗处可以从容观察,揣摩,还可以选择合适时机,主动出击,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作为竞争对手,如果能暗中发力,表面摆出软姿态,坐看他人争斗,最后我收渔利,这就将揣摩之术运用到了极致。
某科技集团跟客户谈一桩价值超过五千万元的大合同,俞总是负责人,他决定选一个副总给自己当助手,挑来挑去,选中了曹总。因为曹总这个人,平时就没主见,在单位十几年来,贪小利,不敢惹事,像条哈巴狗,几个高管都不把他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只要许以小利,一定铁心做事。
所以,俞总对他很放心,跟客户谈回扣的事,他也让曹总参与,并许诺给他三成。客户给的回扣高达五百万,三成就是一百五十万,曹总听了之后两眼直放光,受宠若惊地连声道谢,俞总看了,对他更放心了。
但到了关键时刻,就在双方既将达成协议时,集团董事长把俞总叫过去,一下将他收回扣的丑事揭穿了,还把证据拿了出来,对他厉声训斥。这事就是曹总做的,他暗暗搜集了俞总与客户谈话的录音,报告给了老板,把俞总从总经理的位置上挤掉了,将他取而代之,成为了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曹总为了等个好机会,竟可隐忍十几年,谁也不注意他,都拿他当傻瓜,但最精的恰恰是他。老板并不讨厌贪小利的人,无贪不官,最怕的是贪心不足,比如俞总,想吞掉这么一笔钱,才是老板不能容忍的,他栽在曹总手上,也只能感慨一声“明枪易躲,暗箭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