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赏析 · 正文详情

科举制度出现之前的察举制为什么要把年龄往大了说-“限年法”成了官员升迁的标准

来源:名资汇网 caiji007 2023-11-29 04:35:01

在古代中国的官场上,许多 官员都喜爱把自己的年龄往变小说,来突显自身少年得志、才华横溢,可是在汉朝,做官的偏要都想方设法把年龄往变大说,并且这一张口,起步便是四十岁,为什么会有这么怪事呢?

这就需要从汉武帝时期谈起,那时官府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方法是官员推荐加考試,称为“察举制”。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科叫“举孝廉”,是地方向中央推荐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根据举孝廉被推荐上去的人要是根据官府考試,一般都被中央直接任职,升职也十分快。

可是,因为推荐人主要是各地方的首长,官员们又都想借此机会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修路,举荐的孝廉绝大多数是年青的官二代,举孝廉逐渐变成了官二代们的专享通道,这类异常的干部年轻化,促使许多有才能的人拖得年老力衰都无法得到升职。

来到汉顺帝阶段,尚书令左雄就给皇上明确提出了提议:“郡国每一年举孝廉,都是马上就需要授职治国、忠恕之道群众的,应当选择这些老成能用的人。孔子称:‘四十不惑’;《礼记》称:‘四十曰强,而仕。’应当从今天起要求:年龄不满意四十,不可察举。”这一提议获得了顺帝的采纳。

两个月后,138名60岁以上的人才被中央政府授予官衔。各省的官员一看中央确实推行了“限年法”,就竞相改动年龄,期待尽早踏入这条官场的“绿色通道”。

汉代执政者尽管观念来到“察举制”的漏洞,而且开展了改革创新,但依然沒有摆脱以主观点评为基本的选拔方法,直至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建立,古时候选拔人才体制才迈出了具备平等公正的一步。


历史故事历史大全
    标签

    上一篇:历史上最真实的太监汪直历史-西厂汪直是好人吗-太监汪直活到多少岁? - 全文

    下一篇:震旦鸦雀是什么鸟-震旦鸦雀图片长什么样-震旦鸦雀保护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