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赏析 · 正文详情

兵家四派指的是哪四派代表人物都是谁-兵家四派哪派最厉害 - 全文

来源:名资汇网 caiji007 2023-11-21 06:35:01

兵家四派又叫兵家四势,是军事学术语,指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源于《汉书·艺文志》。兵家四派是代表军事学的四个因素。

兵权谋家

兵权谋家,即谋略家,班固言其特性为“以正守国,以奇用兵之道,先计然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兵权谋家重视军事战略研究,兼通形势、阴阳、技巧派系之长,实是兵家的魂魄所属。权谋家阵法是那时候战事和治兵工作经验的总结,包括一系列战略决策标准和丰富多彩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及其治兵战斗的生活哲理。

兵权谋家代表人:孙武

兵阴阳家

兵阴阳家是我国秦代、汉初研究军理,从业军事活动的流派,兵家四大派系之一。

说白了兵阴阳家,《[文]汉书·艺文志》中有[章]經典的叙述:“阴阳[来]者,顺时而发,推刑[自]德,随斗击,因五胜[历],假鬼神以为助者也[史]。”顺时、刑德、斗[大]击、五胜等等,说明[全]兵阴阳家事实上是在[网]阴阳五行架构操纵下[文]的多种多样术数方式[章]在军理和实践活动中[来]的应用或拓宽;而“[自]假鬼神以为助”,则[历]代表着一切依靠鬼神[史]的方术巫法在军事上[大]的运用,也都能够归[全]于兵阴阳的范畴。

兵阴阳家既包括了过去各种军事术数,例如卜筮、占星学、占云气、占梦、祭拜、禳祷、詛咒、厌胜和各式各样的杂占、法术等,又与过去军术不一样,兵阴阳家是阴阳五行化的军事术数,它的出現标志着中国军事术数史进入了新环节。

兵阴阳家代表人:诸葛亮

兵形势家

“兵形势家”是汉朝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对兵学派系的归类(别的三类为:兵权谋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对这一派系的经典著作,他一共列有十一部,其特性为:“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关键指战略层面的应用。依据班固对“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的叙述得知,“兵形势”中的“形”与“势”,做为一种军事范围是有差别的。而这一差别,理应上溯《孙子兵法》。

《孙子兵怯》中有《形》篇与《势》篇。《形》篇之“形”讲的是军事实力,《势》篇之势讲的是军事实力的充分发挥。比如,“五事”、“七计”是“形”,因利而制权”是“势”;“静如处女”是“形”,“动若脱兔”是“势”等。

兵形势家代表人:西楚霸王项羽

兵技巧家

兵技巧家是《汉书·艺文志》分列兵家四种之一(兵权谋家、兵阴阳家、兵形势家),班固对兵技巧学的基础內容作了以下归纳:“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依据《汉书·艺文志》的叙述,兵技巧学的內容理应包括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对做为战事主体作用要素的人的关心。就是说,每一个兵士都应“习手足”,具备战斗杀敌的本事与技能。二是对战事中武器要素的关心。即“便器械,积机关”在建立“攻守之胜”当中的极大实际意义。

兵技巧家代表人:田单

兵家四派哪派最厉害

兵家四派仅仅对战事观念的一种区划,在具体战斗中缺一不可,并不是单独存有,沒有孰优孰劣一说,可以把四派观念应用得圆转如意,驾轻就熟,才可以称之为是兵家高手。


历史大全内容创作者
    标签

    上一篇:审食其和吕雉什么关系-审食其干吕后是哪一集-吕雉和审食其有孩子吗? - 全文

    下一篇:《八佰》的原型谢晋元-当时只有四百多人为何称800人 - 全文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