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径、外径、深度的量具,它的出现对工业设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各种类型的仪器中,游标卡尺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高精度测量工具,是刻线直尺的延伸和扩展。
1973年,根据《英国百科全书》第十卷第402页的记载,游标卡尺是1631年法国数学家维尼尔皮尔发明的。VenielPier是一位很有声望的数学家,他在他的数学专著《新四分圆的结构、用途和特征》中记录了游标卡尺的结构和原理,Vernier的名字则被英文游标一词所继承。
但这一赫赫有名的卡尺并未被发现,所以有人怀疑他是否做得出来。十九世纪中叶,美国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美国夏普机械公司创办人于1985年秋,成功地加工出世界上第一批4英寸、0-4英寸游标卡尺,精度达0.001毫米。
但真正能被广泛实际使用的游标卡尺,是美国Brown&Sharpe公司在公元1851年制作的,后来在德国Masuer兵工厂进行了改进,成为工程上应用最广的量具。
公元前1992年5[文]月,扬州市西北部8[章]公里处的邗江县甘泉[来]乡,一座东汉早期砖[自]房墓葬出土了一只铜[历]制的游标卡尺,由固[史]定尺和移动尺组成,[大]固定尺通长13.3[全]厘米,固定卡爪长5[网].2厘米,宽0.9[文]厘米,厚度0.5厘[章]米。
定尺上端有鱼柄,长[来]13厘米,中间开有[自]导槽,槽内有可旋转[历]调节的导销,沿导槽[史]左右移动。移动尺和[大]移动卡爪间接环形拉[全]手,便于系绳或抓取[网]。两爪相并时,固定[文]尺和活动尺的长度相[章]等。
在使用过程中,左手握鱼柄,右手牵环拉手,左右拉拉,测量工件。使用该测量仪不仅可以测量仪器的直径,还可以测量仪器的深度,以及长、宽、厚,都比直尺方便、准确。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其定尺、动尺上的刻度、纪年文字,已无法辨认锈迹。
铜制卡尺与现代游标[来]卡尺有着惊人的相似[自]性。近代游标卡尺主[历]要由主尺、固定卡爪[史]、游标支架、活动卡[大]爪、游标支架、千分[全]螺丝、滑块等部件组[网]成,铜卡尺则由固定[文]卡尺、固定卡爪、鱼[章]形柄、导槽、导销、[来]组合套、活动卡爪、[自]拉手等部件组成。
组成部件:铜卡尺的[历]定尺和活动尺,即现[史]代游标卡尺的主尺和[大]副尺;由铜卡尺的套[全]筒、导槽和导销,即[网]游标支承。它的主要[文]差距在于:现代游标[章]卡尺应用了微分原理[来],通过对齐主尺和副[自]尺两种刻线,可以精[历]确地测量本尺所能测[史]量的精密度,而铜卡[大]尺只能借助指示线,[全]通过目测来估计长度[网]单位“分”以下的数[文]据。
接着,在进一步整理西汉末至东汉初(主要是王莽的新朝)的史料文献时,又有重大发现,有关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的铜卡尺的记载,见于晚清的一些著录中(如吴大澄的《量度实验考》和容庚的《秦汉金文录》),共收录了五件卡尺拓本,但遗憾的是,原稿在动荡年代已失传。
现在只有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它们都有测量刻度和年代铭文,前者主尺长15.2厘米,卡爪长6.2厘米,后者主尺长15.37厘米,卡爪长6.1厘米,两者均比扬州出土的铜卡尺稍长,卡爪长度稍短,外形、构造及组合部位均相同。
但以上两处均系征集,出土文物不明,而江苏扬州的铜质出土文物清楚,甘泉乡姚湾村位于汉广陵国郡城之西北,这里曾经是两汉诸侯王、贵族墓葬群落所在地。
基本上来说,中国的游标卡尺,早在王莽时期就被发明和批量生产使用,汉代科技发达,发明了大量先进的仪器和器具,如浑天仪、地动仪、水排等,这些轴类零件的出现,也标志着刻线直尺在中国的诞生。
目前扬州市博物馆藏有青铜游标卡尺,但最早的游标卡尺,也有数个收藏于北京国家博物馆,据考证,该新铜卡尺是公元9年造的,距今已超过2000年。而且这件东西一直被认为是王莽“穿越”的证据。
有些文物就是不走寻常路,还是那句,这真的不是穿越过去的嘛!真的有种时光错乱感,当然,这也告诉我们,古人的智慧不是一般二般的,着实被深深的折服了……
www.lishi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