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赏析 · 正文详情

唐朝衰落的原因-安史之乱真的压倒了大唐的国运? - 全文

来源:名资汇网 caiji007 2023-08-15 05:35:00

唐朝在开元全盛时期有980万户,人口5000余万,比贞观之治时期的300万户,人口1000多万。人口增加了4倍。为什么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再也强不起来了?

虽然在安史之乱后唐朝有过一些中兴局面如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宣宗之治,但是这些都不过是昙花一现,不过只是唐朝的回光返照。这些中兴局面都没能阻挡大唐帝国衰退的趋势。

政府与皇帝的问题

中央政府威信大打折扣。地方实力派拥兵自重,后面说的那些中兴皇帝,寿命都太短,不足以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府。那几个中兴皇帝活得时间忒短导致下滑趋势再也无法挽回。有能力的皇帝出现的概率很低,一个还比一个活得短,宪宗15年、武宗6年。

昏庸无能的皇帝出现的概率很高,随便出一个还一个比一个活得长,德宗26年、穆敬二宗共11年、文宗13年、懿宗14年、僖宗13年、昭宗16年。

德宗26年削藩闹出二帝四王之乱,藩镇之祸真正成形并有燎原之势就是在德宗时期形成的,26年间早年削藩不利还差点断送唐朝后就斗志衰减一直在不停地信用小人奸臣外加变着法儿地敛财,用人上少有的亮点是后期用陆贽,能撑住场子。

宪宗虽然自己作风简朴不好敛财,但长达15年的削藩也耗尽了他爷爷一辈子敛来的金银财宝,宪宗死后的穆敬二宗共11年败光了宪宗一生的心血,藩镇复叛,但由于宪宗削藩使得藩镇的实力大为削弱,所以这二位败家子虽然昏庸如此倒也不至于罹患倾覆之灾。

文宗13年自打早年[文]闹出甘露之变后就一[章]直处于幽禁长吁短叹[来]中再无任何作为,宦[自]官从此以后完全操控[历]了皇帝的生死废立,[史]武宗6年使得唐朝有[大]所起色,宣宗12年[全]至少保持了武宗的业[网]绩,但随后懿宗14[文]年、僖宗13年两位[章]败家子使得国内起义[来]不断,最终导致黄巢[自]极大地破坏了晚唐赖[历]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江[史]浙地区的生产经济,[大]唐朝的灭亡进入倒计[全]时,唐昭宗末代皇帝[网]在位16年,一直在[文]意淫复兴和受人摆弄[章]

再就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文宗之后,宦官完全操纵了皇帝的废立,他们是完全不想出现一个有能力的皇帝的,宣宗上位纯粹是个意外,他们最喜欢的是不谙世事喜好游乐听话好摆布的少年皇帝,所以宣宗以后宦官们吸取武宗宣宗的教训,后面几个皇帝他们都没看走眼,都是他们喜欢的类型。这也是唐后期迅速衰亡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在宦官的操纵下,几乎不可能再出现有作为的皇帝了。

制度与用人

1、府兵制起于北周,盛于隋、初唐,是初唐极强战力的保障,一般公认武周时期府兵崩坏的速度骤然加剧,至玄宗时已濒崩溃,可惜玄宗也未能及时完善的兵制取而代之。

2、三省六部制的转变:武氏当权后中央集权水平大大的提升,由武皇开始,太宗开辟的以门下省为中心的政事堂制度改成了以中书省主导,也就代表着相权针对君权的制约能力变弱。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未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叫法,不可进到政事堂,已不成为真宰相。武皇更大力破格提拔工作经历偏浅的小官上台做宰相,创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称呼,以进一步消弱相权,提升君权。它是唐朝宰相制度的一大转型。

3、科举制的盛行。科举制起于隋文帝,但武周时成为女皇打击贵族、重用庶族的重要工具。导致皇权的迅速膨胀(一旦皇帝用错人,后果不堪设想),而缺乏有效的监督。

只能说,国运如此,大唐国运已尽。

历史百科全书 历史大全
    标签

    上一篇:街头表演硬气功的人真的不疼吗-原来他们也疼只是运用了技巧

    下一篇:吕后被项羽囚禁了28个月-这期间吕雉有没有被项羽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