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赏析 · 正文详情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 - 全文

来源:名资汇网 caiji007 2023-08-10 07:35:00

众所周知,赵云抱着小主,保护着甘夫人,往来纷争,如入无人区。而且赵云一向是刘备的大将,而诸葛亮每次出游的生活都带上了赵云,但诸葛亮为何把赵云的带上呢?且为何会有诸葛亮会害赵云这种说法?赵云真的是因为诸葛亮而死吗?或者还有别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诸葛亮为何要杀赵云。

诸葛亮为何用赵云?

赵云,字子龙,真定县(今河北省定南)人。幼小刚正雄壮,喜欢练习,遇事善于思考,肯动脑子。少年时喜武不畏强手,勇猛不屈。曾经先后在袁绍、公孙瓒帐下当过将军,但因二人都不是仁德之主,遂改投刘备,与他一见如故,倍加重用,从此以后跟随刘备,直到病逝。

曹操败于曹操,妻小在当阳失散。此时,赵云为了找回刘备妻小,毅然掉转马头,杀回曹军,展开了一场“长坂坡之战”。赵云在曹操的百万大军里,杀得七进七出,抱幼主,护卫甘夫人,如入无人之境。

最终砍倒曹军大旗两面,夺枪三把,神剑一柄,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人,兵士无数。后世诗云:“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敢与谁争锋!古往今来,只有常山赵子龙一人扶幼主.”这种忠心耿耿、舍身忘死的拼杀精神,深深地赢得了刘备和众将士的赞扬。

在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友军师之后,刘备手下的三位大将(关羽、张飞、赵云)只有赵云可以无怨无悔的听命了。关羽只听他大哥刘备的吩咐,不看别人。张飞怒不可遏,难以控制。赵云忠心耿耿,谁说得对,他都听得进去。

…只有赵还有人说,赵云的问题。赵云因为不常带兵,也没有嫡系军队,不像关羽张飞,那是刘备的兄弟。马超黄忠也都拥有自己的武器。枪杆里面有政权,自然就有政权。

为何诸葛亮每次出游都要带赵云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文官诸葛亮每次出门都带着武将保护自己,但每次带的人却是赵云。诸葛亮借东吴的东风,让赵云撑船接应。诸葛亮到周瑜那里去吊唁,找了赵云保护。看起来是个黄金搭档。

众所周知,当年诸葛亮受邀出征时,刘备还是一个三顾茅庐的人,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张飞对诸葛亮的态度非常不满,张飞甚至还烧掉了诸葛亮的茅庐。之后请出山门,关羽张飞也是对诸葛亮有意见,直到诸葛亮被曹军几次大败,打出了刘备军的声名,才开始钦佩诸葛亮。而这两位都是刘备手下统兵大将,无法跟诸葛亮一起出征,只能充当守卫。而且心胸宽广,略有儒雅的赵云是不二选择,一身武艺,英勇善战,最重要的是赵云在刘备集团中扮演的保镖角色。

三国乱世,能给高层当保镖的人是怎样的人?第一,最值得信赖的人,第二,必须有高超的武艺,并且有才智。但是,它也决定了他很少有机会独自领兵。长坂坡保护刘备家小,最后抱着阿斗从百万曹军中被杀。刘备的到访也带了赵云,刘备去东吴相亲,诸葛亮给了赵云三条锦囊,保护刘备到东吴。

作为刘备集团的保镖,赵云的职位一直很低,也没有多少机会独当一面,直到刘备死后,刘禅才开始提拔赵云。而且所谓的五虎将也没有赵云,但他却是刘备集团的骨干成员,是刘备最信任的骨干成员,角色不可缺少。

诸葛亮爱用赵云,但为什么不能长久使用

直到《三国演义》发展到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候,诸葛亮才走上了舞台。如前文所述,三国以前都是战利品,诡计多端,直到诸葛亮出山,才开始进入到谋谋算计的新高度。

在《三国演义》开篇,对刘备而言,已经建立起以关羽、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五虎上将在赵云迅速加入之后,已得其三。不过,这一强大军事核心组合除了对黄巾军有不少胜算外,在面对董卓、吕布和曹操等军事集团时,却是败多胜少。

诸葛亮出兵的巨大价值,就在于为刘备制定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发展纲要和军事战略。诸葛亮就像一把极为强大的催化剂,让刘备手下的许多将领都能发挥出更大的能力。特别是三国时期最大、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赤壁之战,刘备集团在诸葛亮的领导下,在政治、外交和战略策略上取得了全胜。

不过,在赤壁之战及[文]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中[章],诸葛亮的用兵最多[来],并非关羽、张飞,[自]而是赵云。去拜风台[历]带赵云,是看中了他[史]武艺超群所带来的威[大]慑;派人护送刘备去[全]东吴,是因为赵云小[网]心谨慎,能依计行事[文];即使最后从孙夫人[章]手中夺回阿斗,诸葛[来]亮也因有原则,不怕[自]得罪而用了赵云。

诸葛亮对赵云的多用,一方面是因为赵云不畏权势,甘于顺从,有才。而刘备虽然多听从诸葛亮的劝告,但毕竟还是在效忠刘备。尤其在刘备的队伍中,张飞虽然敬重士人,十分敬重诸葛亮,但关羽却自以为是,不好调遣。诸葛亮调任的大将,在刘备少数几个中,实际上只有赵云调任次数多。

但即便这样,诸葛亮也没有在刘备面前提拔赵云。在庞统怨天尤人的时候,诸葛亮当即向刘备反映,刘备当即将庞统提升。但是赵云却是从容不迫,诸葛亮也从来不主动说出来提携。到了七十岁时,赵云仍得自告奋勇,随诸葛亮出祁山北伐,奔赴前线。在孟达被杀,街亭失守的颓败中,赵云再一次被任命断后如此吃力不讨好。他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没有失去一个士兵。可惜他一生都在跟随刘备,从来没有一个机会独自一人。

诸葛亮在荆州失守后的用人环境

蜀国人才的缺失,是赵云的悲剧,也是刘备的一次失误。可是诸葛亮为什么不说呢?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西川攻势,以及其后进军中原的最重要战略要地——荆州,按理说,一定是一个集文韬武略、忠贞谨慎、政治外交智慧和大局观于一身的大将之城。人才济济的刘备集团,实际上只有关羽、赵云两种选择。尽管关羽武艺高强,却傲慢自大,目中无人,缺乏政治智慧。在马超归顺刘备后,已在荆州镇守的关羽听说刘备夸奖马超,竟致信刘备,要与从未谋面的马超“单挑”。这样做不仅荒唐可笑,而且把国事当作儿戏。很明显,关羽其实是想得到刘备地位的认可,这也是他立足于刘备集团的根本所在。

刘备深知关羽在刘备[历]心中的地位,主动致[史]信关羽,赞叹关羽“[大]超凡之才”,暂时平[全]息了他的狂妄。但是[网]关羽复信羞辱盟友孙[文]权友好求婚的举动,[章]无可挽回地显示出其[来]政治幼稚和外交愚蠢[自],最终导致了一场杀[历]身之祸。在诸葛亮的[史]眼里,关羽的损失小[大],荆州的损失大。但[全]是赵云的无能为力,[网]最终让诸葛亮对刘备[文]的发展战略遭受了不[章]可挽回的连锁反应。[来]

诸葛亮提出的“隆中[自]对”,已经指出了刘[历]备集团发展的核心基[史]石是荆州。但是当刘[大]备请他到川中,让他[全]“自量力而为”时,[网]却错把荆州守将的任[文]命交给了关羽。对这[章]一委托,已经显示出[来]诸葛亮虽然谋略过人[自],但在识人用人方面[历]远不如刘备。曹操只[史]让关平托书,诸葛亮[大]太过思索,以为刘备[全]暗示让关羽留下来。[网]诸葛亮这样考虑,主[文]要是和他的地位有关[章]

刘备托付关羽后,一听云长“大丈夫当自强,除死方休”的口吻,就明白了关羽对荆州的治理是有问题的。但此时此刻欲待不与,其言已出,只得明示关羽策略正确。但是任何策略都需要量入为出。虽然知道关羽性似火,为人刚毅,诸葛亮并不适合在荆州这个三国交战的地方,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改变主意。荆州之失,诸葛亮实际上承担了用人的主要责任。

诸葛亮用人的局限

智谋过人,外交才能过人,是诸葛亮识人之道的还是有着不足之处。在人才吸收与培养方面,尽管刘备时代已经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但蜀国是三国中最先衰败的一方,而人才最缺乏是其主要原因。但是这种人才短缺的背后绝不只是荆州的失落,在白帝城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再也没有建立一支有声有色的人才队伍,这是蜀国衰败的根本原因。

相较于自制力极强的[来]诸葛亮,刘备和曹操[自]的用人观似乎都有点[历]不择手段。早期的曹[史]操,征召众多人才,[大]招降众多降将,没有[全]诸葛亮那么多的道德[网]修养。建安十九年,[文]建安二十二年,求贤[章]若渴的曹操在两次颁[来]布的《士大夫无废令[自]》、《举人无废令》[历]中,又进一步指出:[史]有才之人不一定能进[大],有才之人不一定能[全]进。

如果说刘备和曹操都很好地运用了权术,甚至是无中生有,那么诸葛亮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诸葛亮对马谡“言过其实,用处不大”的评价并不在心里。马谡的才干,在七擒孟获战争中定了要计,这也并非不可能。但是他只是个好参谋,不适合到前线来单独干。

街亭之失,其实就是把关羽托付给了荆州,问题还在于诸葛亮的用人不当。错误就是错误,胜负是兵家常事,为什么不给人们一个机会呢?这一年刘备夷陵之败,黄权被隔在江北不能回返,只好投降曹操。刘备还想着黄权的难处,知道他是最后才投降曹操的。而诸葛亮却是全无刘备的气度,蜀国本来就已经人才凋零,诸葛亮先杀刘封,再杀马谡,似乎维护了军纪,但他却没看到自己哭泣的时候,十万大军也在为马谡落泪!

诸葛亮一生唯唯诺诺,同样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先驱人物,不可能信任和重用类似的人才。对魏延的态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魏延)

就因为魏延是降将,诸葛亮便斥责他的行为,“食他的禄,杀他的主,是不忠;居他的土,献他的地,是不义的”。按照这一标准,给刘备献地图的张松当是最大的不义。如果诸葛亮是刘备,谁会接受地图,占领西川?谁能容得下黄忠、马超等一干降将?后来刘备重用了富有冒险精神的大将魏延,一生参与四川的平定,夺取汉中,七擒孟获,北伐中原。但是这些功绩和忠心并没有改变诸葛亮对自己的成见,甚至在退伍的时候误用杨仪等小人,引发内斗,杀掉魏延,导演出蜀国后期最大的冤案和悲剧。

假如诸葛亮在用人上有其局限性,那么他在人才培养上就完全失败了。自从刘备三顾出山,到命亡五丈原,二七年间,诸葛亮竟然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终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诸葛亮培养人才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不肯放手。像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情都得亲力亲为,对有才能的将军们的威压是难以想象的。相对于刘备复用黄忠、曹操复用张,即使刘备再留给诸葛亮几个魏延又如何?史书和演义中被过分美化的诸葛亮,也许更像一个充满智慧和品行的守旧派人物。

历史大全历史百科
    标签

    上一篇:夷陵之战分析-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赢了能改变三国鼎立的局面吗?

    下一篇:有人说夷陵之战前蜀国很强-蜀国到底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