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赏析 · 正文详情

历史上国号是怎么来的-为何南朝陈国号和皇族姓氏相同?

来源:名资汇网 caiji007 2023-07-16 04:35:00

综观历代,国号往往区别于其家族的姓氏,如刘氏的汉家天下,李氏的大唐帝国。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例如南朝陈。公元前557年,陈霸先建立陈朝,定都于建康(今南京市),并改元永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与皇族姓氏相同的政权。(注:隋末梁师都、魏刀及后世周子旺等人所建立的“政权”,虽然是以姓为国号,但也只是“小打小闹”,不被纳入正统。)

因此,为什么古代王朝在选择国号时不使用皇姓呢?这样的情况下,陈霸先建立的陈朝,为什么还违反了这个规则?

一,历史上国号是怎么来的

多年来,不用姓作为国号,是许多开国皇帝的共识。班固《白虎通德论》中有记载:“不以姓为号,何?姓者,一定之称也,尊卑所同也。诸侯各称一国之号而有百姓矣,天子至尊,即备有天下之号,而兼万国矣。”

可以这样说,一个国[文]家的土地囊括了万民[章],如果仅以姓来论及[来]国号,则只是一部份[自]人的「狂欢」,此为[历]舍大而求小也;换言[史]之,国是万民之邦,[大]如果仅以姓而论国号[全],岂不是因为一人的[网]私利,使天下的公平[文]消失?

另有一种说法是,用姓作为国号,体现不出尊卑。清代陈立《白虎通疏证》记载:“不以姓为国号者,如夏姓姒,有扈、斟、鄩等亦姓姒。商姓子,微、箕等国亦姓子。周姓姬,鲁、卫等亦姓姬。是尊卑所同也。”

例如商王家族是子姓[章],但是微、箕等小的[来]国家,王的姓氏也同[自]样是子姓。所以,如[历]果把子姓作为国号,[史]受惠者也不是只有商[大]国王的人,所以这样[全],就不能体现尊卑。[网]古代的人都非常重视[文]自己的姓氏,即使商[章]国贵是“上国”,也[来]不能强行改变其他小[自]国国君的姓氏。所以[历]干脆就不用姓氏作为[史]国号。

根据这一前提,古代帝王通常会采用追溯、承袭、应谶等方法来选择国号。

回溯,一般是指帝王[大]“追寻”自己,然后[全]以祖先的发源地、爵[网]位或封地为国号。例[文]如南朝宋,追刘氏先[章]祖都是世居彭城,彭[来]城则是春秋之宋土,[自]故立国号为宋。

继承,就是以后各朝代对较早王朝的继承。就像三国时期,刘备自云“建安二十六年”承袭了“汉”之国号;后来,又有刘渊建立汉朝政权,意欲“绍修三祖之业”,即表示自己是汉朝后裔,继承了刘邦刘秀刘备的“汉”国号的。

正应符,就是根据当时流传的经纬词语来确定国号,以表明“天命在吾”。例如东汉晚期,曾有一句话叫“代汉者当涂高”的说法。又云:“涂高者,魏也”。又以曹氏篡汉,以魏为国号。

二、陈霸先的爵位和国号

上述三条,陈霸先选择了,无疑是第一条。也就是透过「认祖归宗」,追溯祖先的封地,进而决定自己的爵位及以后的国号。按照这种说法,陈霸先的“陈”和陈国的“陈”,似乎是一种“巧合”。

根据陈书·高祖纪上的记载:

“今授公相国,以南豫州之陈留......临川十郡,封公为陈公。......十月戊辰,进高祖爵为王,以扬州之会稽......庐陵并前为二十郡,益封陈国。”

可见,陈霸先在南朝梁时期,原来是陈公,后来又是陈王,所以他在称帝后,才会立国为陈。也就是说,陈朝的“陈”不是姓,而是陈霸先的爵位。因此,陈霸先的姓和陈朝国号一样,是一种“巧合”。

不过,若把当时的“[历]禅让”流程联系起来[史],就不难发现,这一[大]“巧合”恐怕是陈霸[全]先有意为之。

当年王莽篡汉,开了一个“好头”,使整个魏晋南朝到隋代更迭,多是通过比较“和平”的禅让来完成的。高级公爵,再封王位,最后称帝,已经成了一套“标准”程序。建国霸业,陈霸先也是如此。陈霸先封公爵是梁陈擅代的第一步,则应考虑以后与称帝有关的事宜。显然,封地在陈,正是他自己的选择。所以,陈霸先为什么要将他的封地设在陈地呢?

三、搬出祖先抬高身价

在《陈书》中,陈霸先的小小的心事并未有记载,但从其侄子陈文帝的行为中,可以看出《陈书·世祖纪》:“三年春正月庚戌,设帷宫于南郊,币告胡公以配天。辛亥,舆驾亲祠南郊。”

从西汉时代开始,皇帝祭祀天神,常常会配以祖先;陈文帝将胡公配天而祭,就表明陈氏是胡公之后。何谓胡公?在《元和姓纂》中有这样的记载:“陈:妫姓,舜后,胡公满受封于陈,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因此,胡公被封在了陈地。其后代也分为两支,一支以“陈”姓,如东汉时的颍川陈氏;另一种是是胡氏。

另据《南史·陈武帝[网]本纪》记载:“高祖[文]武皇帝,讳霸先,字[章]兴国,小字法生,吴[来]兴长城下。姓氏陈氏[自]自云汉太丘长陈列馆[历]后,其本甚微。”

陈霸先出身不高,却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以凌驾于高门之世之上,只好搬了一个重量级的「祖宗」为自己「背书」。这种情况和曹操称自己为曹参,孙权认“孙武后人”是一种道理。

可见,东汉著名的陈太丘是胡公满之后。于是,在陈霸先称自己为陈太丘后,便“顺理成章”成为胡公满的后人。这句话虽瞒不过部分高门世族,但至少也让陈霸先保持表面的荣光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史]·陈纪一》云:“武[大]帝既有功于梁,自以[全]为姓出于陈,自吴兴[网]郡公进封陈公;及受[文]命,国遂号曰陈。”[章]

陈地,是胡公满的封[来]地。由于陈霸先认胡[自]公满为先祖,那么按[历]照惯例,他继承先祖[史]封爵之“陈”,倒也[大]可以说是通的。

有趣的是,从《南史[全]》的记载不难看出,[网]时人对陈霸先的“旧[文]底”,可谓一清二楚[章]。不过,直到隋唐,[来]其家族中的陈叔宝一[自]支,由于“前朝帝室[历]”的身份,身份俨然[史]提高了不少,成为当[大]时的高门大姓。

为了攀附陈氏,其他[全]陈氏,以及同是胡公[网]满后的胡氏,都开始[文]在自己脸上“贴金”[章]。愈是如此,他们愈[来]想掩饰陈霸先的出身[自]问题。这样一句话,[历]“陈霸先出身于颍川[史]陈氏,乃胡公满后”[大],就成了一件板上钉[全]钉的事情。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陈书》《南史》《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关于陈文帝祭“胡公”——陈朝帝室姓氏探讨》《白虎通德论》

历史百科全书 历史大全
    标签

    上一篇:明朝的皇后需要殉葬吗?明代嫔妃殉葬有多少人?

    下一篇:东交民巷在哪个区-东交民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