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波毛泽东曾给汪东兴写信
中共中央“两个决议”播出后,4月8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什么不用卢奇,父亲给王东兴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向党中央和毛泽东表示:一是支持华国锋担任党的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二是感谢他继续留党籍。
在经历了如此惊心动魄的政治动荡之后,毛泽东确立了华国锋的接班人地位,并没有将党政军三权交给“四人帮”。对于毛泽东这个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决定,父亲是由衷地支持的。试想,如果“天安门事件”后毛泽东把权力交给“四人帮”,我们党和国家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危险,我们的人民将陷入更深的灾难。毛泽东病危之际,能保持如此淡定,真是万劫不复。在东交民巷17号陌生的环境中,在与家人和孩子完全隔绝的状态下,父子相依为命,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牢狱生活。一开始,他们自己打扫环境,自己洗衣服做饭,负责安保工作的滕和松帮忙买了一些食物和蔬菜。几天后,滕和松请示,找到了我们家曾经当过厨师的李师傅。之后,李师傅每天都来东交民巷帮忙做午饭和晚饭。父母不用自己做饭,生活的负担就轻松多了。
在东交民巷,虽然身处逆境,但父亲努力保持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冷静的心态应对牢狱之灾的枯燥生活。“批邓”的浪潮日益高涨,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无一不是“批邓”的喧嚣。对于这些不断升级的“批评”声,父亲大度地完全不予理睬。
东交民巷父母相依为命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母亲眼疾复发,住进301医院。东交民巷只剩下一个父亲。对父亲来说,政治风暴算不了什么,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孤独。尤其是习惯了我们热闹温馨的大家庭生活,寂寞就更难忍受了。读报,整篇文章都是“批邓”。听广播,内容是一样的。
不看报,不听广播,不看书,除了一个人在屋里走走,一天都呆不下去。实在无事可做,父亲就拿出扑克牌,自己在桌上放开。在那些困难时期,打开卡片成为我父亲唯一能做的事情。这张是全新的扑克牌,最后很旧,被我父亲戴过,纸牌的边角都变白了。
“天安门事件”的爆发和收场,绝对不会给本已身患重病的毛泽东带来欢欣鼓舞。事态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序,让毛泽东心中的忧虑更加沉重。
4月30日晚,华国锋陪同毛泽东会见新西兰总理马尔登后,留下来向毛泽东汇报了国情。毛泽东双手颤抖,亲手为华国锋写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慢慢来,别担心”;第二句是“按照过去的政策”;第三句是“你做事,我放心”。毛泽东虽然病得很重,但他很清楚,当他确立华国锋为接班人时,“四人帮”不会满足,更不会放弃。在他身后,“四人帮”会闹事。毛泽东给华国锋写三句话的时候,是在用最后一点力气,白纸黑字地写劝勉。
母亲住在301医院的外科病房。一天,见到她的唐大夫来看她,悄悄告诉她毛主席病危,中央发了通知。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她想,她父亲在东交民巷就一个人,他肯定什么都不知道。我怎么能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父亲?这时,滕和松派了一个侍卫来见她。她立即??写了一张纸条说:“永远不要离开你现在住的地方,不管谁叫你出去,不要离开,我会尽快出院的。” 母亲知道,当她看到这张纸条时,父亲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一定会保持警惕。
父亲看到了母亲的字条。他意识到,一定是他妈妈在医院里听到了风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母亲让他不要离开这里,但他想的是,他不能再一个人呆在这里了,他要争取与家人团聚。和家人在一起是最安全的。
6月12日,父亲给王东兴写信调动毛泽东和中央。直到毛泽东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他才对邓小平的信口授:“我可以同意。” 邓小平的这封信,政治局里的人都围了过来。
母亲住院50天后,眼疾基本好转。她不能在医院呆一分钟。根据她的要求,6月30日,医生允许她出院。母亲急切地回到东交民巷,看到父亲照常营业,心里很是欣慰。这时,父母接到通知,经毛泽东批准,可以搬回宽街与家人团聚。二老高兴极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什么不用卢奇,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回家。
回家。我们的家人又团聚了。这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家长们不仅能够再次见到自己的孩子,更能见到可爱的孙子孙女了。
(文章摘自《我的情感流水账——动荡岁月里的邓小平父亲》,《中国的孩子》2000年2月号)